? 為什么說深圳是創業者的天堂?為什么那么多創客愿意來深圳注冊公司成立自己的事業?除了深圳本身濃厚的創業文化之后,與深圳工商便利的政策是離不開的,不管是創業前中后,深圳商事都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從注冊公司到經營公司到注銷公司,有一條完整的生態鏈!
深圳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如何讓后續監管如催化劑般滋潤改革碩果,令創業創新愈加便利有保障?2014年9月,市政府給出一套完備攻略,正式公布《深圳市商事主體行政審批事項權責清單》及首批六個部門的50項后續監管辦法。有了這些“秘技”,政府管理模式向“強化事中事后監管”轉變,建立“大市場大監管大標準大質量”體系,也就水到渠成了。
目前,后續監管改革各項任務進展如何?市場監管如何為你營造公平規范的創業環境?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1、出臺后續監管改革配套法規
各部門相繼出臺后續監管的規范性文件。同時,按照“誰審批、誰監管”和行業監管相結合的原則,組織制定了《深圳市商事主體行政審批事項權責清單》,并對照權責清單逐項制定后續監管辦法,明確各項監管工作。在此基礎上,針對法律法規及政策沒有規定、無需行政部門審批但仍需行業監管的商事主體經營事項進行整理,已于今年5月起草了《深圳市行業監管事項權責清單》并報送市法制部門進行審核,待審核通過后向社會公布。
2、落實商事主體信息公示
根據國務院《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規定,我市引導商事主體積極公示即時信息,截至2015年6月30日,我市企業信息公示系統已有33167家企業自主公示了即時信息。
組織開展企業公示信息抽查工作,先后開展即時信息公示抽查和企業公示出資信息定向抽查,分別抽查企業8702戶和13697戶。
落實行政處罰等信息公示工作,建立了跨省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示專人負責制度和寄送備案制度。據統計,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全系統共形成行政處罰信息5543條,涉及企業2451戶,上述信息均已在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廣東)進行公示。
3、信息共享促進監管聯動
建立了商事主體信息的運行管理機制,在市商改辦下增設公示平臺建設專責工作組,編制了公示平臺信息資源目錄。目前,全市已歸集信息2700多萬條,涵蓋10個區和27個市直和中央直屬單位,向各部門推送數據44.4萬條,部分區和單位已將公示平臺信息應用于“織網工程”、“智慧城市”、企業信用監管、許可審批或資質認定等日常監管工作中。
4、推進大數據和信用監管
(1)是推進“大數據”監管。目前,深圳信用網已經征集了全市66家行政司法機關、行業協會、公用企事業單位的信用數據,數據庫已集成267萬家(含注、吊銷企業)商事主體的登記、監管、資質認證、表彰與處罰、納稅、信貸、訴訟立結案和執行等共5.3億項信用信息,建成了全國領先、華南最大的企業征信數據庫。數據庫與深圳市個人信用征信系統和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的金融業統一征信系統實現數據交換和共享,正在探索大數據的分析運用。
(2)是建立健全失信警示、懲戒制度。在全國率先實現中央和地方兩大征信系統聯網共享,載入經營異常名錄的商事主體在辦理注冊登記、食品準入以及其他審批業務時將受到限制,并不得享受扶持、鼓勵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優惠。
(3)是探索“黑名單”制度。如2013年9月1日《深圳市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管理辦法》正式實施,截至目前,市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已累計發布三批次,共25家商事主體,54名負責人或經營者將被重點監管或實施禁業限制。
5、建立公平規范抽查制度
抽查比例的確定既要考慮到商事主體的總體數量和分布,也要考慮到行政資源的配置。同時開發抽樣系統,通過電腦隨機方式按比例從列入監督檢查范圍的商事主體數據庫中抽取監督檢查對象名單。
6、穩步推進“清無”工作
“清無”工作實現了常態化、規范化發展。據統計,在2015年上半年“清無”工作中,全系統共出動執法人員200095人次,出動執法車輛6478臺次,查處取締各類無照經營單位1584家,罰沒96.3622余萬元,疏導辦照36579戶。2013年3月1日至2015年8月1日,全系統共通過信息平臺告知相關許可審批部門無證經營監管線索5660條。